
2006 Varese Sarabande / 302 066 732 2
Music Composed, Arranged, Programmed and Produced by John Powell
Orchestra Conducted by Pete Anthony
Orchestrated by Brad Dechter, Bruce Fowler, Randy Kerber etc.
Additional Arranged, MIDI Orchestration and Programming by John Ashton Thomas and James McKee Smith
Choir Conducted by Edie Lehmann Boddicker
Score Recorded and Mixed by Shawn Murphy
Music Edited by Tom Carlson
Synth Recording by Dan Lerner
Reviewed by 林紙鶴 ( June 25th, 2006 )
近年來影壇流行拍攝三部曲為樂,不論機器人、蜘蛛人、殺人魔、海盜船、駭客、失去記憶的特務還是戒指,只要賣相佳、合觀眾口味,片商絕對會掏錢讓導演們完成三部曲霸業。從獨立製片起家的導演 Bryan Singer,四年內推出兩部叫好又叫座的《X戰警》,都是屬於言之有物、不譁眾取寵的寫實漫畫改編電影,然而原本期待他能拍完第三集的影迷,聽到片商決定抽換導演 ( 因為 Bryan Singer 要拍《超人再起》,所以只好放棄第三集的拍攝計畫 )、改由《尖峰時刻》系列的 Brett Ratner 接手時,失望與遺憾的聲浪不絕於耳,彷彿 《X戰警》誓必要跟 Bryan Singer 共生共榮,抽換導演的行徑就如同腰斬這部系列的命脈。
第三集《X戰警 3:最後戰役》在處理過去兩集擁有的變種人與人類對立衝突,或是角色之間的複雜情感,都不是 Brett Ratner 有興趣的地方;對他而言,誇張化的大場面、爆破或是打街頭群架混戰的廉價熱血,才是他贏得片商荷包歡心的戰役武器。即使他之前拍的《扭轉奇蹟》是部難得的好片,但這個最終曲的步調還是被他搞的這麼 商業、這麼廉價、這麼混亂,無怪乎有人希望片商能開個記者會說些〝不好意思,我們搞錯了,這集是在開玩笑的!〞之類的話。
相較導演玩票性質居多的情況之下,音樂家 John Powell 的認真態度,倒是讓人激賞。過去兩集分別由 Michael Kamen 與 John Ottman 負責,這兩位風格迴異的音樂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氣勢磅礡的交響管弦和鮮明澎湃的英雄主題,作為音樂創作的中心架構。
John Ottman 的開場組曲,至今讓人回味不已,讓 Kamen 不太穩健的主題更具強勢與魄力;不過 John Powell 卻未在舊有主題堆砌發揮,反而是自己寫了一道新的英雄主題旋律,來當作《X戰警 3:最後戰役 》的命題精神,不過管弦編曲與技法仍維持 Ottman 的統調,例如第一首〈20 Years Ago〉的開場動機,是摘自 Ottman 的既有動機,延續前集的音樂色彩。
依據整部音樂主題結構, 我們可以列出兩大主題 ( X戰警與暗黑鳳凰 ) 和三大子題 ( 天使、萬磁王與動作的部份 ),而這些主題皆富可觀的複雜度,音符之間的調度亦情感充沛,換言之整張專輯所收錄的樂曲呈現出飽滿、豐富,言之有物又不拖泥帶水的聆聽經驗,第三部曲在 John Powell 精心編排製作下,各式主題交互相疊發展,令人眼花撩亂。
一、兩大主題
前文所提,John Powell 為了別於 Kamen 和 Ottman,特地寫了一道清晰明瞭又氣勢憾人的英雄主題旋律,這是不是跟換了導演的因素有關,還頗令人玩味。這道主題在第一首〈20 Years Ago〉即可隱約聽見,平順的弦樂聲線到了第二首〈Bathroom Titles〉便發展成管絃樂團的氣勢萬鈞,彷彿整個樂團該編置到的樂器都重裝上陣,包括急促的弦樂、快速游移的木笛、四面席捲而來的小鼓、定音鼓和銅鈸、宏偉龐大的法國號與其他大陣仗的黃金銅管,而英雄主題動機和絃極富動態能量,銅管的抑揚頓挫亦強勢逼人,其光芒風采明顯超越 Kamen 所設定的X戰警主題,科幻漫畫的音樂質感亦和 Ottman 不惶多讓。
暗黑鳳凰的主題,可以說是 Powell 著墨甚多的精采旋律,也是整部充滿黑暗氣息的音樂中,最能讓人印象深刻的主線。
它的架構很簡單,只有兩個明顯樂句,然後再賦予多端變化、繁複編曲來延展,但是它的旋律線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亦可抒情、亦可磅礡,剛柔並濟的特點讓它如同暗黑鳳凰的雙重人格般,既唯美又危險,而 Powell 似乎也默認這道主題才是第三集的主題旋律,演出的頻率比〈Bathroom Titles〉更富目炫神迷的效果,連最後一首終曲〈The Last Stand〉也是以暗黑鳳凰來做結,其被重視程度可知一番。
二、三大子題
在電影海報宣傳裡,天使被擺在主要登場演員中,原本我還以為天使在第三集扮演要角之一,沒想到他就跟獨眼龍一樣,來跑個龍套而已,如果硬是要擠出天使的存在意義,我能想到的牽強解釋大概就是他暗示著弱勢族群對主流族群意識之反抗。
天使主題在原聲帶所占的篇幅,就跟電影一樣曇花一現,須在第八軌〈Angel's Cure〉和終曲〈The Last Stand〉的中段才能聽到。其旋律結構相當簡單,主要由兩段樂句構成,就〈Angel's Cure〉這首來分析,分別 是屬於 1 分 40 秒和 2 分 11 秒的地方,尤其後者的銅管充滿一種光明、正義與勇氣的意象,也精準抓住天使毅然破窗一躍、昂然飛翔的感覺。 至於那 1 分 40 秒處的旋律,經由變奏之後竟然也可放在〈Skating On The Pond〉,當作冰人跟幻影貓的浪漫溜冰襯樂;所以天使的主題也意外成為冰人把妹的音樂囉?
第二項子題是迷人的反派角色萬磁王,主要出現在〈The Church of Magneto, Raven Is My Slave Name〉和〈Building Bridges〉;前者是翻車劫囚,後者是搬金門大橋。這段主題主要以行軍式的鼓樂、銅管與弦樂的一搭一唱為主,其旋律線的部份,則以黑暗、不安的音色構成,有種潛伏破壞力與惡勢力展現的意象,並在之後的動作曲目中進行細膩豐富的變奏,例如〈Cure Wars〉便出現萬磁王的銅管變奏,以及〈Skating On The Pond〉的優美旋律。
第三項子題要討論的則是動作的編曲部份。
為一部充斥打鬥與毀滅破壞力的影像寫配樂,似乎是 MV 樂派或 Remote Control 集團最擅長的領域,拿電子合成器來聲東擊西,順便配個管弦編制就會有不錯的效果,不過 Powell 秉棄了先前在《神鬼認證》系列中優異的電子手法,反而以大規模編制的交響元素,以及層次多變的打擊樂器,來強化動作場面的氣勢。像〈Fight In The Woods〉或是從〈Building Bridges〉以降的連續動作組曲,都是整張專輯絕無冷場, 又充滿各式變奏來豐富編曲深度的佳例,其中 Powell 所使用的金屬敲擊聲效 ( 例如〈The Battle Of The Cure〉0 分 22 秒處的敲擊段落 ),在動作編曲中占了很大的成分,不但呈現出激烈動態音場,更富節奏趣味。
圖:台壓版的 CD 內頁,文字排版亂七八糟,有些地方字母跟字母都重疊到。
光運用上述兩大主題、三大子題的音樂元素,就可讓備戰充分的 John Powell 繼續擴展延寫其他精彩的樂章,尤其是兩大主題的部份。〈Meet Leech, Then Off To The Lake〉運用生動活躍的敲擊樂器,搭配X戰警的英雄銅管,就跟〈Examining Jean〉前段或是〈St. Lupus Day〉的後段一樣,充滿運用主題轉化陳述的趣味,不過〈Examining Jean〉的電子味是整張專輯最重的,而第 23 軌的〈Attack On Alcatraz〉也是運用這段主題, 光是引導的前奏就讓人興奮不已。
照專輯編排順序來看, 描述暗黑鳳凰自湖中重生的 〈Whirlpool of Love〉,是其主題的首次登場;其優美的旋律編寫,搭配著合唱團的推引,簡直就是難掩不住其萬丈光芒的愛情主題演譯,不過穿插其中的懸疑段落,也是在暗示著獨眼龍即將領便當回家吃自己的悲劇。具有悲傷氣質的〈Dark Phoenix〉,則運用了女聲合音來鋪陳她雙重人格的事實,而這段樂章的手法很像 Denny Elfman 慣有的語彙;〈Jean and Logan〉同樣也是運用些許細膩的合音,在描繪片中猛男熟女間激烈熱吻的同時,〈Dark Phoenix Awakes〉傳來一陣陣不安的管弦樂音調,慢慢鋪陳出後來在〈Rejection Is Never Easy〉的劇烈合唱,而暗黑鳳凰亦就此失控,造成〈Dark Phoenix's Tragedy〉的狂暴悲劇。
面對失控的「女神」,該如何去重拾掌控權?從〈Magneto Plots〉、〈 Entering The House〉到〈Dark Phoenix's Tragedy〉,我們可以聽出萬磁王與X教授兩派人馬的暗中角力,以及失控錯殺自己人的暗黑鳳凰;尤其是這首〈Dark Phoenix's Tragedy〉,不論是強勢的節奏編排、鏗鏘有力的敲擊樂器,或是暗黑鳳凰主題的磅礡變奏,皆為整張專輯最富高潮、且讓人愛不釋手的經典曲目。不過這只是開胃菜而已,到了專輯倒數第二首〈Phoenix Rises〉,聖樂式的合唱以及繁鼓急管的交疊堆砌,將暗黑鳳凰的戲劇表現昇華至足以震撼心弦的最高境界,亦無疑是 John Powell 以及這張聖戰專輯的壓軸大作。
光從這兩首〈Dark Phoenix's Tragedy〉和〈Phoenix Rises〉的劇力展現,以及音樂性的藝術水平,便可讓這張創作成為 John Powell 的生涯代表作之一。
在經歷過多年的電子、管絃或是實驗性風格的摸索與努力下,John Powell 終於寫出一部不可多得的管弦氣勢創作,其複雜度以及主題豐富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就整張專輯來看,樂曲的編排讓原聲帶饒富完整性;要動作的,從〈Building Bridges〉到〈The Last Stand〉簡直是一氣呵成、 完美配合劇情走向,除了可以獨立欣賞,亦可邊聽邊決戰一整夜;要戲劇衝突的,從〈Magneto Plots〉到感傷氣質的〈The Funeral〉,一整個連貫下來聆聽沒話說。
我不知道 John Powell 為《X戰警 3:最後戰役》投注了多少時間,因為他 2006 年尚有其他創作如《冰原歷險記 2》與《聯航 93 》,但就整部以科幻為題材的英雄電影音樂來看,其音樂成績與效果是滿有水準的,也為這部系列的最終章 ( 或許吧 ) 呈現出一趟完美的演出。
PS. 本文標題的「醬爆」,是網友對 John Powell 的音譯暱稱,原詞來自周星馳《少林足球》的一個惡搞角色。
● 延伸閱讀:《X戰警》、《X戰警 2》
● 專輯評比:5.00 / 5.00
主題旋律:5
整體長度:5
樂曲編排:5
重播價值:5
主觀經驗:5
●Track Listenings:
01. 20 Years Ago (1:10)
02. Bathroom Titles (1:09)
03. The Church of Magneto, Raven Is My Slave Name (2:40)
04. Meet Leech, Then Off To The Lake (2:37)
05. Whirlpool of Love (2:04)
06. Examining Jean (1:12)
07. Dark Phoenix (1:28)
08. Angel's Cure (2:34)
09. Jean and Logan (1:39)
10. Dark Phoenix Awakes (1:45)
11. Rejection Is Never Easy (1:09)
12. Magneto Plots (2:05)
13. Entering The House (1:18)
14. Dark Phoenix's Tragedy (3:18)
15. Farewell To X (0:30)
16. The Funeral (2:52)
17. Skating On The Pond (1:12)
18. Cure Wars (2:57)
19. Fight In The Woods (3:06)
20. St Lupus Day (3:03)
21. Building Bridges (1:16)
22. Shock And No Oars (1:15)
23. Attack On Alcatraz (4:36)
24. Massacre (0:31)
25. The Battle of The Cure (4:20)
26. Phoenix Rises (6:29)
27. The Last Stand (5:29)
Total Time: 61:27